找到相关内容314篇,用时4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关公崇拜与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

    忠烈之士殁而为神,蜀将军关某忠而勇,陛下祷而召之,以讨蚩尤,必有阴助。”于是张天师焚化符录,祷而召神,一会儿,有美髯者披甲仗剑而下朝拜于殿庭,张天师遂向关羽宇谕圣旨:“蚩尤为妖如此,今天子欲命将军...生活在东汉后期,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已深入人心。正像诸葛亮《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所表现出的那种忠孝思想,可以称之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思想。关羽虽然未留下宏言阔论,但他一生最多看的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4461867.html
  • 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传

    道飞注畏口。畏乃合掌端容曰。我前生之母也。又途中遭寇举刃三斫而肢体无伤。挥剑者唯闻铜声而已。前登雪山大池。畏不悆。掬多而至曰。菩萨身同世间不舍生死。汝久离相宁有病耶言讫冲天。畏洗然而愈。路出吐蕃。...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传  (宋高僧传)  释善无畏。本中印度人也。释迦如来季父甘露饭王之后。梵名戍婆揭罗僧诃。华言净师子。义翻为善无畏。一云输波迦罗。此名无畏。亦义翻也。其先中天竺。因国难分王乌荼。...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25762156.html
  • 禅宗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意义

    精神生活是可以产生并非虚妄的正面意义的。  首先,从禅宗独特的修持方法看,禅宗以“识本心”来消除人们心灵上的执著,使人自知其限制,虚其心,其说,以求容纳别人,这已不单单是个体修养身心的方法,...佛心宗”。  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的禅宗中唐以后,因适应破产农民和失意的士大夫的精神需要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普遍流传,并在发展中形成了一套人生价值哲学体系。禅宗思想体系包括本体论、心性论、道德论、体悟...

    陈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2163920.html
  • 藏传佛教“他见”研究——以国燃巴《辨别正见》为中心

    。从而成功地从义的开展着手,将他见的主要议题,从传统汉传佛教认识的唯识─如来藏交涉,转变到中观与他之辨。又将他见所依论典与祖师,从如来藏系经典,扩大到瑜伽行派与中观派论典及其论师,大有以他...学报》,1984年/第7期,页301~327。  班班多杰,〈藏传佛教史上的“他见”与“见”─藏传佛教的思想特点及理论渊源 〉(续),《哲学研究》,1995年/第6期,(北京: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

    黄英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0265486.html
  • 茅蓬札记第三辑 圆因法师著

    39.佛性同、杀念   因果报应,捷如影响,根若不生,枝从何长?业有多种,以杀为先,好生恶死,彼此皆然,躯壳虽异,佛性是同,但平等观,杀念。   《憨山者人梦游集卷三六1955 页》 ...不可言喻矣。   《印祖法语》   162.诸所有勿实诸所无   憨山大师云:   但愿诸所有,切勿实施所无。此语不独为老庞家传之秘,佛祖皆然。   163.念念不已心当   庞老...

    圆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1166528.html
  • 摩诃衍宝严经讲要

    有为本无自性,即是涅槃,但以生死流转为所对治也。此即经云“不以三昧观诸法,诸法故,乃至不以如观诸法如,诸法如故”,是如即无自性也。又不断所治,全由悲愍众生而然,亦可谓顺乎法之无自性也。所以菩萨於得能治时,即加思择,不断所治,圆向无上菩提,求一切智智。盖诸法本,本无相无愿无行无起无生(法如尔,不以空空,如实),如是不断所治,乃正符顺法之实性耳。   第九...

    吕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82866676.html
  • 菩萨为众生说四圣谛

     佛言:“不得也。菩萨则往来六道中。若众生知诸法,菩萨摩诃萨不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拔众生于三恶趣,乃至往来六道生死中。以众生实不知诸法自性故,不得脱六道生死。是菩萨从诸佛所,闻诸法...相,是菩萨用如是智慧,观一切法,无法性可见,住是性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无性相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诸佛所作,非辟支佛所作,非阿罗汉所作,亦非向道人所作,亦非得果人所作,亦非菩萨所作...

    智 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3367263.html
  • 东晋慧远法师《法性论》义学的还原

    者,有有;畅无者,因 缘常寂。故,不出有以入无;常寂故,不尽缘以归。住 理而有非所缘;非缘故无无所脱。 首先此段以「深达有本,畅因缘无」始,揭「有无」为讨论的主题;又以「有非所缘」、「无无所脱」为终,仍「非有」、「非无」为结论。连贯首尾,知同于〈法性论〉论法的次第。 其次「有有」、「故,不出有以入无」同于〈法性论〉论「有、无」的第三种状况「有而在...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673948.html
  • 明月澡雪印禅心——禅诗中明月意象

    月下观照中惬意的生活意趣,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心的空灵。王维有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真可谓明月无声印万川,禅心纳宇宙。  三、不落言筌,禅月无痕言不尽意...而在于心性的解脱,世间实际即涅槃的真理。心不散乱,意不贪执,自然精神专注,自然澄明内发,内心澄明会观照万物,体认实相,最终证得正觉。“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论五藏,澡雪精神。”(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温新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45982064.html
  • 生死“认命”与生死智慧

    故而道家称“有生于无”,要求人们过一种自然无为的生活。但在佛法看来,一切事物皆因缘和合而成,都非独立实体性存在,是谓“体”;另一方面,一切事物无不时时变迁,处在十二因缘永无止息的轮转之中,是谓“性”。既然万事万物皆“体”、“性”,故而为“无”。但此“无”非与“有”相对的“无有一物”,而是非无非有之“真空”。所谓“色不异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说:“色”本是“”,说“色”...

    郑晓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2384687.html